阿里云的物聯網野心幾何?一場圍繞LoRa展開的戰役
一場更大規模的物聯網圈地戰已打響。
阿里、Google、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均已加入LoRa聯盟陣營。
3月28日,阿里高調宣布:全面進軍物聯網。物聯網是繼電商、云計算、物流、金融之外第5大戰略領域,是阿里業務的主賽道。
8月17日,中國鐵塔與阿里簽署戰略合作,為阿里巴巴的物聯網建設提供站址資源。
9月1日,聯通物聯網公司、中興克拉、Semtech三方共同發布聯通“LoRa連接管理平臺”。
國內多個廣電運營商已經開始建設或規劃建設LoRa網絡的城市級全網覆蓋。
9月19日,阿里云物聯網戰略再次提速,在杭州云棲大會上正式啟動“達爾文計劃”,宣告全面推動LoRa覆蓋與普及。
山雨欲來風滿樓。面向未來“萬物智聯”這塊巨型蛋糕,LoRa強勢來襲。作為背后的強力推手,阿里的野心幾何?
阿里+廣電:你有頻譜我有錢,大家一起萬物聯
你有頻譜我有錢,大家一起萬物聯。在美國,有一個類似“阿里+廣電”的神組合,那就是被業界廣泛預測和看好的亞馬遜與Dish聯手建NB物聯網,Dish擁有700M頻段,亞馬遜有錢有生態有商業落地,兩家聯姻簡直無敵。
阿里會不會與廣電合作呢?
他們真的走在一起了。
9月20日,在2018杭州云棲大會萬物智聯峰會上,北京歌華有線、東方明珠、華數傳媒、四川廣電網絡與阿里云IoT聯合宣布,在LoRa網絡和物聯網服務方面開展深度合作。
會擦出怎樣的火花?
廣電有頻譜資源,有網絡資源,阿里有平臺,有生態,兩家都懷有一顆“LoRa智聯萬物”的野心,可謂優勢互補珠聯璧合,無疑將快速、低成本地部署LoRa物聯網,加速生態擴張和商業落地。
這次合作令人無限遐想,仿佛已看見一張LoRa大網已經徐徐鋪開。
在今年的杭州云棲大會現場,阿里毫無掩飾地向人們表露了這顆野心。

在大會現場,一艘上空懸停的大型飛艇格外引人注目,艇身赫然印著“天空物聯網LoRa站”幾個大字,飛艇上的LoRa物聯網關與地面上的4個LoRa微基站組成“LoRa天空物聯網”,覆蓋菜鳥一個20萬平方米的園區,實現從地面40000米高空到地下20米的立體式覆蓋。
阿里打造的這個“LoRa天空物聯網”,可謂煞費苦心,目的就是宣告要打造一張低成本、彈性部署和覆蓋廣的LoRa物聯網,充分彰顯LoRa技術的優勢。
但建網不是阿里的強項,這種臟活累活互聯網巨頭們也肯定不會傻到自己干,選擇廣電、鐵塔這樣的合作伙伴是必然,其實,阿里的這個“LoRa天空物聯網”是在告訴伙伴們:基于阿里云平臺,可實現靈活的、便捷的、簡單的、惠普的廣域物聯網連接哦。
So,阿里要打造一個怎樣的平臺?
阿里:云、邊、端通吃
與手機時代不同,物聯網的價值鏈太廣,從芯片、終端、平臺到應用,沒有哪一家企業能通吃獨享,唯有合作推動生態規模。
阿里也一樣,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強項在哪里,哪些做,哪些不做?
在杭州云棲大會上,阿里云IoT的一張圖,清楚的回答了這個“做什么,不做什么”的問題。

如上圖,云平臺、邊緣、端,也就是物聯網數據流向的中間部分,是阿里要做的。
平臺:
Link Platform、Link Develop、Link Market三大平臺,對應設備管理平臺、開發平臺、應用使能平臺等,開發者利用Link Platform上的基礎能力,在Link Develop上完成一站式開發,在Link Market輸出應用和解決方案,這就形成一個從開發到應用的完整閉環。
邊緣:Link IoT Edge邊緣計算產品。
端:阿里AliOS Things操作系統。
阿里的云平臺能力和操作系統不用多說,反正就是不斷完善、越加穩定嘛。說說邊緣計算,因為在本次云棲大會上,阿里發布了一個重磅合作...
9月20日,阿里云IoT宣布與英特爾在物聯網領域達成深度合作,雙方將充分整合各自在云以及邊緣計算上的能力,為全球企業帶來云邊一體化邊緣計算產品。
物聯網時代,云正在從中心走向邊緣,全世界都盯著“邊緣計算”。
面向未來車聯網、無人機、智能制造、新零售等各種應用,由于需要實時分析和處理更多的數據,而數據通過網絡長途傳輸到云端處理既耗時又耗網絡資源,還會遇上安全性、數據隱私等麻煩,同時,邊緣計算作為云計算的延伸,與云計算生態互補,還能推動物聯網邊緣側應用創新,于是,云巨頭、運營商、乃至鐵塔公司等都已磨刀霍霍進軍邊緣計算。
邊緣計算被稱為英特爾物聯網戰略的三板斧之一,阿里已發布了自己的邊緣產品,兩者合作,又是一個強強聯合。
自此,阿里依托于自身優勢,構建了一個云、邊、端一體的物聯網體系,從而讓數據和計算能力在網絡里無縫流動起來,猶如給網絡的整個軀體注入了動能和智能,真正實現從物聯網演進到智聯網。
芯片:拿什么治LoRa“芯痛”?
芯片是LoRa的痛。LoRa最早由美國Semtech推出,Semtech是一家IC設計公司,LoRa芯片核心IP由Semtech壟斷,其采用通過委托晶圓代工和封裝測試的商業模式,因此業界普遍擔心這種單一供應商模式存在斷貨風險,尤其是在貿易戰的大背景之下。
不過,這一擔憂正在緩解。
9月20日,阿里云IoT與Semtech正式簽署了LoRa IP授權協議,并聯合ASR發布了國內首款LoRa系統芯片ASR6501。
阿里獲得LoRa IP授權后,意味著可以基于LoRa IP進行芯片開發,自己或找代工企業生產LoRa芯片,使未來基于IP的LoRa芯片越來越多,從而在國內開啟LoRa芯片多供應商的格局。
綜上可知,阿里的物聯網戰略已野心畢露:依托于云管邊端一體化平臺、與Intel邊緣計算強強聯合、LoRa芯片解決方案,以及與廣電、鐵塔等在網絡資源等方面合作,全面推動LoRa生態。
現在,每個家庭都有WiFi,將來,每個企業都將有LoRa。這是阿里發出的口號。
物聯網不同于手機時代,在手機時代,只要建好了網絡,用戶買了SIM卡,接入網絡消費就可以收語音或流量費了;而物聯網的價值鏈更廣,連接的價值相對較小,平臺和應用的價值更大,且需更具端到端和生態掌控能力才能獲取更大價值。
與運營商先建網做連接的路線不同,阿里物聯網戰略無非是充分利用自身優勢,先從價值高地平臺做起,再向連接擴展,不斷擴大產業生態圈。
不一樣的生態擴張路徑,阿里的物聯網蛋糕能做多大?
您的留言或需求: